编者按 涉外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工作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在涉外法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检察日报》即日起推出“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涉外法治工作”特别报道,从不同侧面展现检察机关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积极融入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深入推进检察机关涉外法治工作的努力和成效。
筑安全屏障,护万里边疆无恙
“之前,一些犯罪嫌疑人就是从这里翻越国境护栏进入边境的。近年来,经过我们和有关部门的联手打击和有效预防,这一带的偷越国(边)境和破坏国防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边境的一段国防护栏旁边,该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卢天梅这样告诉记者。界碑旁,巡边员——附近村民小何也讲起了他巡边工作的日常。
东西南北,在我国长达数万公里的水陆边境线之旁,“检察蓝”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边境地区的安定、祥和与发展作出了什么样的独特贡献?前不久,通过采访部分我国边境地区检察机关,《检察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次贴近而真切的了解。
办案,让“这一线”更安全
“防城港市与越南海陆相连,是我国两个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之一,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最前沿,所以我们这里的涉外刑事案件类型也比较多,主要有走私、偷渡、非法经营等涉边犯罪。”谈起打击和治理涉边犯罪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黄建森打开了话匣子。
在打击涉边犯罪方面,防城港市检察机关在坚持办好案、善办案的同时,将司法办案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系统梳理、总结提炼,逐渐形成了“一核心四延伸”涉边案件办理防城港模式。
一是紧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核心要素,深刻把握“三个善于”内涵,着力围绕个案介入、审查、监督、治理全面延伸拓展深化,创新构建涉边犯罪检察办案模式。二是从“个案介入”延伸至“搭建平台”,与公安机关、边境管理部门、海关缉私部门、海警等侦查机关联合建立17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推进把控涉边犯罪案件质量端口前移,做优全覆盖质效提升。三是从“个案审查”延伸至“深挖线索”,围绕追捕追诉、衍生犯罪、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做足全链条追究责任。四是从“个案监督”延伸至“类案监督”,树牢审查、调查、侦查“三查”融合理念,研发走私类案监督模型,做强全方位数字赋能实现深层次治理监督。五是从“个案办理”延伸至“系统治理”,结合办案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调研,通过检察建议、行刑衔接、调研报告等推动做实全流程治理。
与此同时,在祖国北端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当地检察机关同样在探索:检察机关通过办理偷越国(边)境案,实现专门领域治理,运用检察建议,促进侨民权益保障。
2021年12月,被告人王某明、王某与田某共谋,趁黑龙江界江结冰之际,从俄罗斯偷越回了中国。后3人多次至黑龙江边查看地形、制定偷越计划,并按照事先选定的偷越路线步行越境至黑河市。爱辉区检察院依法介入侦查,精准提出证据收集建议,引导公安机关规范侦查程序、全面查清案件事实。办案检察官依法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促使两名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法院经审理认定了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并采纳了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
维护边境安全,除了办案,相关普法和综合治理工作同样任重道远。各地边境地区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
在南疆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活跃着一支“喃滴溜”双语普法团队,在当地的少数民族村寨,不断为居民送去“点单式”普法课。
协作,让“这一片”更祥和
“过去一年,内蒙古沿边口岸检察工作如同蹒跚学步的孩童,在跌跌撞撞中勇敢地迈出了意义重大的第一步,相信未来一定会由稚嫩走向成熟。”
今年5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沿边口岸检察工作会议在“塞外边城”二连浩特市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分析研讨了“统一行动”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为持续深化沿边口岸检察工作加油鼓劲。
原来,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党组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全区检察机关沿边口岸检察统一行动”,在满洲里召开首届沿边口岸检察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内蒙古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服务保障沿边口岸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统筹外通蒙古国、俄罗斯的20个口岸和10个沿边所在地检察院,推动9个盟市检察院、23个基层检察院,在打击犯罪、保护生态、服务企业等方面一体发力,共同守护内蒙古边疆稳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过去一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举办了首届全区外事工作培训班、八省区检察机关双语人员培训班、内蒙古与新疆两地沿边口岸检察业务骨干培训班,建立全区涉外法治、翻译人才库,储备了一批具有一定涉外检察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横向协调、连通内外”的一体化沿边口岸检察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除了国内检察机关内部聚力,对外合作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之中。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机关把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检察中心工作,以建设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官方网站、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官交流培训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涉东盟司法事务办公室(即“一网站、一基地、一机构”,下称“三个一”)为契机,做深做实与东盟国家司法交流合作。
对于“一基地”,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院长李迅华介绍,自2016年9月基地成立以来,国家检察官学院广西分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东盟各国检察机关检察人员交流培训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协议及历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联合声明精神,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成员国检察机关培训交流合作,取得良好效果。基地成立以来,共举办东盟成员国高级检察官法官研修班16期,共268人。
“每期研修班,我们都根据受训方需求,精心设计安排针对性和可鉴性较强的专题讲座。此外,还安排学员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法院、自治区检察院、派出检察院、南宁监狱等司法部门实地参观,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中国刑罚执行制度、罪犯改造和人权保障情况。其间,学员充分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友好,促进了交流,加深了友谊。”李迅华说。
下面的一个事例,则讲出了国际合作在检察实践中的高效运作模式。
防城港市检察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杨宗春对记者讲起了曾在防城港举办的一次中越边境地区检察机关司法协助研讨会。研讨会上,中越双方代表围绕“中越边境地区检察机关司法协助机制的完善以及走私、贩毒等边境地区多发犯罪的打击和预防”的主题进行了交流。经过此次会商研讨,中越边境地区检察机关在共同维护中越友好合作大局贡献检察力量、加大直接司法协助力度、积极开展检察信息交流合作、加强研修交流合作和检察文化交流工作方面达成共识。
呵护,让“这一带”更美丽
边境安全,生物安全当然也在其中。你相信吗?在检察官的关注与悉心呵护下,边境地区的动植物也日渐放心生长、惬意徜徉了起来。
防城港拥有538公里海岸线,1万多平方公里海域,与越南相挽北部湾。该市检察机关结合边境特色,突出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打造以保护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岛、沿海湿地、海域码头工业园、海洋少数民族权益为主的“六海”海洋公益诉讼特色样本。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边境红树林保护,检察机关与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签订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在保护区设立红树林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合作示范点,开展“守护海洋·保护红树林”“蓝色海洋行动”等多个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深入保护区沿海村落开展“守护海洋·保护红树林”“边海蓝碳·防城港检察公益诉讼在行动”等主题宣传,开展案件回访调研、红树林湿地育苗等活动。
中蒙两国边境线周边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对地区生态环境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连浩特市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冯吉日嘎拉告诉记者,每到秋末冬初,当地都有一定数量的蒙原羚(俗称“黄羊”)、鹅喉羚、蒙古野驴、盘羊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沿着中欧班列铁路线,从蒙古国迁徙至中国二连浩特市境内过冬。近年来,针对大量野生动物跨境迁徙,二连浩特市检察院开展一系列调查取证工作后,于2023年4月7日向市自然资源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建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场所、跨境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健全跨境野生动物迁徙信息等档案,更好地呵护这些“迁徙客”……
经各方协力,迁徙的动物越来越安然了。